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文送给丛林的东北人(ZT)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3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11-8
经验
626 点
帖子
5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6-14 20:17: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午闲来无事,灌点水)
该文是以前一同爬山的MM写的,有一定的份量,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作者:夜来香MM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整个东北的“落后化”,“非工业化”,并非偶然,而是某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想被任何的谎言和矫饰所迷惑,那就请往下看! 先看看刚刚建国的时候。如果大家看过那时候中央政府出的任何一个关于工业和产 业布局的文献,都回注意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和偏居一 地”。
这个“偏居一地”是什么意思?中央政府可是对东北连称呼一下都不屑的! 毫无疑问的是,上海是轻工业的基地,占全国轻工业产量的35%左右。而当时的东 北,准确地说是辽宁,却把当时全国重工业的产量囊括了近七成!其中,关系到国 际民生的主要产品:钢材,成品油,电力,机床,军工更高达八成以上!即便是原 煤这样在关内手工劳动盛行的产业,辽宁仍然占到55%的份额(因为有抚顺,阜新 这两个当时在亚洲无可匹敌的露天煤矿)。
今天,总有一些人牵强附会地说什么武 汉,青岛,天津,甚至重庆,太原什么的是“老工业基地”,这真叫人笑掉大牙。 不客气地讲,跟辽宁中部的重工业基地相比,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么工业基地, 顶多能称得上"手工业基地"。 当时东北区的主席高岗很牛,为什么?资格老是一方面,主要是实力强,毛泽东在 北京阅兵,他在沈阳阅兵,然后的群众队伍展示的是什么?北京老百姓拿出来的是 棉花和麦子,沈阳的老百姓拿出来的是火车和机床!诸位有兴趣的去看看老将军们 的回忆录,多少人走南闯北很多年,“到了南满才见到成片的高压电网,密集的铁 路,知道了什么叫工业”。
这里还必须提及一个城市——大连。大连是日本人在中 国的战略基地,基础设施良好,工业底子胜过川琦和广岛。刚建国时,大连是中国 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学工业基地,其中原因我就不说了。 关于大连的贡献,这里还要纠正一个历史的冤案。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某位元帅在淮 海战役之后讲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但是,历史上的原话是:淮 海战役的胜利,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这里的“大连的大炮弹”指 的是当时国内军工第一厂“大连立新厂”的产品。这个厂就是后来的“大连五二三 厂”,首任厂长是吴运铎。为什么后来有人把后半句删去了呢?仅仅是因为领袖人 物讲的“新疆和东北仍然是两块殖民地”吗?请各位读者自己去理解吧! 毫无疑问的是,中央政府的高层也很清楚东北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有“只要我们 有了东北这块巩固的根据地,即使失去了现有的所有根据地,中国革命也就有了成 功的基础(见谅!可能记的不大准确)”这样的话。东北人民不但肩负了解放中国 的重任,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也是前方战士流血,后方百姓拼命。大家想过没 有,如果不是辽南地区稠密的铁路网,前方的物资如何能无误送到?比较一下此后 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可是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是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 血牺牲的是四川人,山东人(今天甚至有人写出是湖南人这样的鬼话,真是无耻! ),大生产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难道中国的几个王牌军不是由东北子弟兵编成的 ?难道数万火车皮的战略物资不是由辽中工业基础生产的?这等明目张胆的歪曲是 不是太无耻了呢! 再谈谈建国后的建设时期。笔者从祖父那里认真地学习过“一五计划建设纲要”( 一本发了黄而且被老鼠啃过的小册子)。其中工业建设的中心意思其实只有八个字 “完善一个,铺开大网”。最中心的一句话是“建设并完善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 中心的东北工业基础,使之能够有效地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这里,前半句是手 段,后半句是目的。不幸的是,这个“目的”一直持续了五十年!!!
请各位注意 ,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产品的输出与八,九十年代的“广货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叫“调配”。所谓“调配”是无偿地支援,如果是出售的话,年产量一直超过 五千万吨,稳产二十年,人口只有八十几万的大庆岂不早就成了科威特了?全国机 电产品的集中地——沈阳,每年无偿调配到关内的产品多达89%!有人说,沈阳是 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我看,应该叫奶娘才对!鞍钢大型厂很长一段时期是国内唯一 能生产重轨的工厂,可是诸位读者你们想一想,建国以后,在东北地区究竟建设了几公里的铁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设的沟海线也是辽宁省自筹资金建成的!没有东北的无私奉献,何来的中国六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其实,又何止是产品?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线”建设,辽宁承担了最重的任务。超过30%的技术,管理骨干被抽调到了西部,很多甚至是整厂整矿地搬迁。今天在陕西,在四川,在云南,在贵州,在甘肃,在湖北的工厂,矿山,军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厂整矿的沈阳人,大连人,鞍山人,抚顺人,本溪人……在金沙江畔,赤水河边,阴山脚下,戈壁荒滩,他们甚至隐姓埋名,死了都不为人知(笔者父亲的一位年轻时的好友,在一个叫金川还是金昌的地方工作,死后整整六年家里人才知道)。 东北人民为国家作出了这样的贡献,可是得到的是什么?别的不说,“陈三两”, 想来大家都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无数贡献的人们,每人每年只 有三两油吃!难道是东北不产豆油吗?不是,东北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 1962-1977年)。难道是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吗?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 北的6.67倍,可是它半两油都不产!年轻的人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任何一个年 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笔者外祖母的一个学 生在沟帮子机务段负一点责任,现在回想起来满肚子的气: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 北的情况也不大好,但还可以勉强维持,因为有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的大粮仓。但是 上边连续的指令,调配口粮,饲料粮入关,目标河北,山东,安徽,湖北。调走的 那是什么?那是人命啊!要不是东北的自然基础好,大自然赋予的粮食多的话,这 等釜里抽粮的作法保不齐也会在东北发生人间惨局。今天有人发贴说东北在三年自 然灾害期间死人较少是因为周恩来从苏联那里弄来了粮食,简直是一派胡言!事实 上,这样的无偿调配不仅滋长了懒惰和依赖,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奸诈和诡辩!
今 天,那么多的人上网骂东北人的不是,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是靠那 一口东北大米活下来的?为什么如此的忘恩负义!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应该还记 得七十年代东北人到北京抢购的情景吧,“猪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这里 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北的工业产品可以无偿地调配给关内,而关内的农副产品 却不能无偿地调配给东北呢,而是要东北人民千里迢迢进京去买?这其中是否就有 资本外流一类的什么问题呢?如果说八十年代之前,东北人民只是"小苦"的话,那 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人民便是“独享”这份苦果了。改革开放,邓小平在南海边 画了几个圈搞窗口,搞实验田,当然是有风险的,这就需要由上缴财政的大户来分 担,这其中东北又是主力军。八十年代初期, 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每年的本级财政支出都是财政收入的三到六倍。
如果说 ,此时的广东,福建等地经济实力弱,减免税收制度对中央财政的影响不大的话, 那么到了一九八四年(请大家记住,一九八四年是中国经济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年 头,这一年很多有利于南方各省的经济政策出台,东南部各省的发展势头正式形成 ),南方各省的经济已初具规模,再如此地“减免”就不免有些偏心的味道了(当 然,这其中有政治和派系交易的因素在里面)。当时的情况是,南方,尤其的广东 ,已经初显活力。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已经显得有些吃力了。但是当时的决策层似 乎很欣赏这样的,即将发生的"马太效应",对东南部各省的优惠政策一个接着一个 ,对东北各省要求一视同仁,减轻负担的呼声充耳不闻。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东北 真正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李贵鲜语)”。这里笔者要澄清一个 事实,一直有人声称 ,并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 第一是辽宁省。问题就在于上海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宁省内还分出 去了几个所谓的计划单列单位:沈阳市,大连市,鞍钢,辽河油田……最为典型的 是一九八八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宁省:沈阳,辽阳,鞍 钢,大连。此外在鞍钢之前是大庆油田,东北一共占了五个!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 十分之一的东北三省,是不是有些出血过度了呢?!其实,按比例上缴税金未尝不 可,但是问题就在于它的不公平,这时的广东,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宁的 70%,可是上缴税金之少,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同样的情况发生的福 建和浙江(这里必须提及,江苏在东南地区是个例外,它经济一直不错,而且很少 搞鸡毛蒜皮的小动作)。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表现在:工业设 备老化,技术落后, 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当然,这些都是相对于全国而言的)。为了完 成每年沉重的上缴任务,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 机!这难道是无意中形成的吗?错!上层搞经济的人心知肚明。举个例子。鞍钢是 钢铁行业的老大,每年上缴的利税是武钢的3.5倍,首钢的6.5倍,可是它每年的留 利只有三千多万元,在冶金工业部十大钢厂中名列第七,仅比酒钢,水钢高一点点 ,连首钢的一个零头都不够!用鞍钢计划处的人的话讲“连每天的流动资金的最低 线都不够!”。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那几年 冶金工业部出的年鉴,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不公平,什么叫压榨!九十年代初期,鞍 钢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全体职工捐来的,可是国家的上缴任务却未见丝 毫的松动。同时的首钢却是利税全退,国家贷款多得挡不住,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 大铁矿,真是风光无限!更多的例子发生在沈阳的铁西区,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如 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86-89年出版的辽宁经济信息报,那里的东西更全面 ,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邓小平在九十年代初的南巡后,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把上海落下了,现在是该大 发展了。这时陈云的势力已衰,对上海的控制已经不行了,上海得到了各种各样, 也许连它自己都不敢想的优惠政策,如出栏的猛虎一般,大发展了。而这时,用经 济界的一句共识来形容"东北,仍然是计划经济束缚下的笼中之虎"。也就是在这几 年,辽宁的工业产值先后被江苏,广东,山东超过。
不难看出,中央的经济政策何 等见效!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就这样被无情地废掉了!此时的中国,第一次出现了" 东北现象"这个名词,关于这个词的理解,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的某 期参考消息的第四版右上角,一位读卖新闻的记者讲的一句话"中央政府对满洲的 政策是歧视性的"。这句话笔者半个字也没记错,同时他也半个字没说错。对于一 个经济日益衰落的地区课以重税,并设法堵塞它左冲右突的道路,居心何在?良心 何在?二零零一年的统计分析显示,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排行中,辽宁省排 名第四,在所有省区中名列第一,吉林,黑龙江也都在前十之列。但是,这样的发 展水平却不能给我们带来收入上的实惠,广东,福建,浙江,甚至河北,湖北这样 的落后地区的收入都排名我们之前,为什么? 如果说粤,闽,浙,苏是第一批起飞的地区的话,京,沪,桂则是第二批了。那么 ,东北能否成为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央政府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西部, 重庆,四川,甘肃,新疆……东北又一次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一次,也许就 是致命的。但是,这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开"第十一个五 年计划",其中关于地区经济布局的部分,上面已经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定 了性:……完整的原材料基地,确定大农业的发展方向!看看,用心何其恶毒,决 口不谈一个“工”字。把一个工业区“发展”为一个农业区也许就是这个“纲要” 的指导思想。
由此,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化。 对的,非工业化!!!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们(南 方人)生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德国人民 是幸福的,有铁血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的东北人民呢? 今天,我的朋友们,当你为了二,三百元的工资辛苦工作,当你年迈的父亲省掉了 晚餐上那一杯酒,你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夜步行回家,你的兄弟们冰 天雪地里为了挣一点小钱困苦挣扎,你的儿女在没有暖气的室内冻得瑟瑟发抖,你 的好友为钱去拼命,你心爱的球队不得不卖艺他乡,受尽欺辱。甚至你的亲人姐妹 沦为娼妓,在南方男人的身下痛苦挣扎的时候。你,一个东北人,有没有想一想, 这究竟是为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4 12:30:45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细雨湿衣终未见,闲花落地应有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2 次
活动
138 次
红花
5 朵
注册时间
2003-10-14
经验
2115 点
帖子
2552
沙发
发表于 2004-6-14 20:24:47 |只看该作者
(也闲来无事,帮你灌一把!)
呵呵,还没灌满,一转身你就换马甲?!
夜来香MM写的东东我还没看过呢,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4 12:32:23编辑过]

在纯净的天空下歌唱,在自己的音乐中舞蹈.... 没事, 就往丛林的水桶里灌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95 次
红花
4 朵
注册时间
2003-7-17
经验
2390 点
帖子
1750
躺椅
发表于 2004-6-15 00:08:19 |只看该作者
山竹的眼睛厉害!我就没看出来。
乖还是不乖这是一个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4-2-2
经验
386 点
帖子
303
板凳
发表于 2004-6-15 18:07:28 |只看该作者
社会需要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年度活动
4 次
活动
165 次
红花
5 朵
注册时间
2003-8-16
经验
3105 点
帖子
3157
马扎
发表于 2004-6-17 05:44:56 |只看该作者
坦率地说,一点也不认同!
国家从国家的角度看问题!
个人从个人的角度看问题!
仅此而已!
如果说新中国作出最大贡献的,恐怕不能按照地域分,应该按照阶层分--那就是十亿农民!
如果一个地方的资源丰富,就应该这个地方过好日子,那就不是一个国家!
一个国家在某个阶段,必然要有一部分人做出牺牲!
而牺牲最大的绝不是某个地区--而是十亿农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6 21:50:29编辑过]

不为走马观花看风景; 但求山水之间冶性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11-30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