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穿行者

标题: 姐姐,今夜我在腾冲 [打印本页]

作者: 保温瓶    时间: 2008-12-31 02:32:53     标题: 姐姐,今夜我在腾冲

姐姐,今夜我在腾冲
“腾冲没有什么好玩的,”电话中姐姐想了想,告诉我说。
可我依旧来到了腾冲。
也许命运早就暗示了什么,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腾冲。知道腾冲,是因为姐姐。
姐夫家和我家是同一县上的。姐夫早年给地主放羊,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入伍。入伍的第一战淮海战役,就极其惨烈,他们一个连二百多人,一个冲锋下来后只剩下六人。经过多年征战,带着一身伤痕,姐夫随他所在的十四军一路打到腾冲。
姐夫他们的部队随后驻扎在腾冲,姐姐和姐夫结婚后也随军到了腾冲。
于是,腾冲留下了姐姐他们一家几十年生活的印记与足迹;于是,在我童孩的生活里,就有了这样的记忆:父亲从姐夫的来信中,抽出一张来自远方的照片,照片被一家人细细地传看后,夹入影集中。那一张张的照片就成了姐姐一家在腾冲几十年生活的缩影,照片上反复出现的“××年摄于腾冲”也让我在学龄前就知道了腾冲。
(1)
在贡献了九天假期后,08年只剩下最后三天。08年的梦想是云南,但哈巴雪山留下的是遗憾,于是当我决定08年最后三天要出走一趟后,目光自然就盯住了云南。几乎没什么悬念地,我在腾冲和雨崩之间选择了腾冲,或许潜意识中为的是看看中国军队在二战中血战收复的第一座城池,看看姐姐一家参与戍边几十年的极边第一城。
匆匆搜索了一些攻略,匆匆地上了路。飞机在上午准点到达昆明,从机场坐52路公交车到了春城路。扛着包连问了几个人,才确定了南窑车站的位置。出发前,我曾查遍昆明地图,在一堆车站中,惟独没有找到这个“著名”的车站,它其实就是火车南站旁的昆明长途汽车客运站。只因为火车南站一带原来的地名叫“南窑”而得此名。为了节约一天的时间,我决定坐晚上的卧铺车。
这些卧铺车没有点,六点半的车到了七点一刻才发车。好在前人的攻略中已有提及,再加上到早了也没有去处,因此见怪不怪。
车子早早地就停在了车站,这是腾冲运输公司的车辆,车里带着浓重的异味。车上没有什么游客,几乎都是当地人。一个带小孩的妇女买到的是上铺,她向一个下铺的小伙子央求到:我票买得晚了,能否跟你换一下铺位?小伙子略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看着那妇女连声道谢,我一直戒备着的心理忽然就放松了。虽然这些本地人没有光鲜的衣着和外表,但却心地厚道为人朴实。
车在夜色中离开了昆明。卧铺车和高快客车都走高速,票价和所用的时间也都差不多。夜里两点多的时候,车停在了保山附近。司机在不断地打着电话,最后他把大家喊起来,籍口车子坏了,将一车三十人当成“猪仔”分卖到两辆后来的车上。这是整个行程中唯一给我不爽印象的事件。
车外下着小雨,气温很低。满载旅客的车子一路走走停停。直到回程我才知道,沿路有许多的检查站,司机必须不断地下车去办理通关手续;也是直到回程我才知道,从保山到腾冲,为了穿越高黎贡山,要上两个分别长22公里和18公里的连续坡。
清晨六点一刻,整整十一个小时后,汽车到达了位于腾冲南端的旅游客车站。天还完全黑着,这里天亮要到八点钟。旅客们都躺着不动,司机也不着急,一刻钟后才开始催促大家下车。背了包,立起冲锋衣的衣领,吸着清凉的空气,慢慢地出了车站,上了的士。开车的是个妇女,告她去腾冲宾馆,她说那宾馆关门了,于是让她开到县城的中心。城里的道路都是斜向的,或东南,或西北,中心的标志是百货大楼,在一个狭小的十字路口,西南——东北向的主干道是凤山路,昏暗的路灯高高地悬着。一个早起的清洁工人,在路灯下扫着马路,路边的人家门口,摆放着一个个装着垃圾的塑料袋,让来自大城市的“文明”人看了汗颜。
在黑暗中,信步沿东南向的盈江东路走去。穿过一座牌坊,走过一家家隐约中的店面,寂静的四周,只有脚步拖踏在路面上的声响。当身影完全陷入黑暗的时候,折返回来,接着向东北的凤山北路逶迤而去。一辆早出的的士颠簸着驶过,带过一阵沉闷的轰响。在那一阵,我很确定,这些恍若熟悉的老城中的道路,是姐姐曾经千百次走过的。
一块宾馆的招牌出现在眼前,铁门紧闭着。随意按了门铃,很快就听到开门的声响。一个睡眼朦胧的中年人将我接了进去。旅游淡季中的淡季,五十元的标间,24小时热水供应。房间的窗户大开着,探出头向东面望望,七点过的天际,只有淡淡的一丝鱼肚白。
翻了翻攻略,盘算了一下行程,在天大亮的时候,重新回到了街上。向左拐向光华西路,走前几步有家早开门的小吃铺,里面已经有了两个客人。饵丝是这一带的名吃,两块半一碗,看着女店员将饵丝在似乎没烧开的水里氽了一下就起锅,我带着犹豫挑起一撮尝了尝。味道真好!劲道得很。再喝口汤,满嘴飘香,感觉是走地猪骨熬成的。我一边使劲扒拉着饵丝,一边拿起了电话。电话通了,我含糊不清地开口说道:“姐姐,我正在腾冲吃着饵丝!”
(2)
以一个县城的规模来说,腾冲值得走走的地方不少。东面高黎贡山从北到南横贯而过,山货琳琅满目品质一流;西北与缅甸接壤,从县城到边境不过六十公里,进来的玉器充斥市面;南边接着瑞丽,既有风情更有风景。
不能不提的是腾冲的历史和文化。离我们最近的历史,自然就是二战中惨烈的滇西之战,腾冲就是其最壮烈的战场。当42年5月日军抵近腾冲的时候,当时的县长邱天培弃民于不顾,乘夜而逃(在滇西抗战博物馆,我偶然地听到讲解员提到,这个县长就是我国乒坛某宿将的父亲。感慨啊!)。区区292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腾冲。临危受命的后任县长张问德老人却是极有骨气的,以《答田岛书》而闻名。44年7月,国军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开始进攻腾冲。腾冲鬼子守敌56师团148联队是矿工出身,把整个腾冲修成了一座坚实的堡垒。先是城西的来凤山争夺。来凤山地势高不过二百米,国军连日猛攻不下,最后在几十架美机的掩护下,以营、团发起密集冲锋,血战三日拿下山头。就在来凤山顶,我遇见了一个老者,他指着和顺方向说,国军就是从那个方向发起进攻的,当时鬼子在山顶安有大炮,而国军的炮阵地在和顺西面的山上。国军白天冲锋占领部分阵地,鬼子就在夜里反扑,国军伤亡惨重。来凤山一战,600鬼子被歼,仅有十余鬼子逃进城里。
在来凤山腰,我看见森林管理处的员工爬在高高的冬青木上采摘树种,从她们那里我知道,来凤山攻克后山上仅存树木三棵,这三棵树目前还在。眼前的树木全部都是后来人工种植的,树龄最长的不过35年。也就是从那一刻,我相信我还会再来腾冲,即便只为了看一看那三棵老树。
拿下来凤山后国军开始攻城。老者告诉我,当时的城墙是用大条石砌成的,城高两丈五,厚一丈八,坚固异常。国军经42天浴血奋战,以巨大伤亡为代价夺下城池,3000余敌悉数被歼,而腾冲城也成为一片焦土。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在抗日的中国战场上,全歼鬼子的最大作战单位是联队(相当于团),我想,应该就是腾冲之战吧!
著名的国殇墓园就在来凤山脚,几乎所有的攻略中都提到过它。来到腾冲,你不能不去那里。在那里,你读到的是真实的抗战正面战场驱除倭寇的战史。
攻城血战中阵亡的三千多国军安息在这里。墓园是宁静的。忠烈祠用它的无声之言向每一个走近的人讲述着那段历史。在墓地高处的墓碑旁,我看见两个老者无声地徘徊在那里,满头的白发是一种见证。我没有走上前去,我没有询问他们是否曾亲历那段历史,我只是默然地立在一旁,注视着阳光下那曾经不屈地挺起整个民族兴亡的脊背。
与墓地一墙之隔,我看见另一片墓地,规格显然比简陋的国殇墓地要高。没有人提到过那片墓地,但我第一眼就已经猜想到了。问了园里的工匠,果然是解放战争阵亡将士的墓地。地图上没有标明那块墓地,我也没有去那片墓地。我相信,那些为民族牺牲的英烈,那场惨烈与无畏的牺牲已经深深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在战事激烈的时候,腾冲的百姓跟随着军队,为他们提供支援,为他们助威呐喊。在和顺乡,就有一个滇缅抗战博物馆,馆藏全部来自民间。它的视野突破了腾冲而扩展到二战期间整个滇缅地区,涉及到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也涉及到陈纳德的飞虎队。日寇的惨无人道,中国军民的同仇敌忾,国际盟军的支援,聚集地体现在那里。
解放战争末期,云南全省起义。姐夫所在的14军41师在50年进驻腾冲,那时有少数国军不服,他们加入土匪在滇缅边界与解放军对峙。当时姐夫的部队就驻扎在国殇墓园旁叠水河对岸的山坡上,城里到处残恒断瓦,房屋都是茅草屋,直到他们离开前,城里才新盖了百货大楼和电影院……。离开墓园的那一刻,我很想知道,59年前进驻腾冲的姐夫,当他们面对这个满布弹痕的残破城池;当他们面对国殇墓园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想?他们是否正确地对待了这段历史?
我握着手机犹豫着,我深知姐夫是一个忠诚的军人,我终是没向他提出这个问题。
(3)
提起姐姐,话还得说回到七十年代,那时我还在老家插队,第一次见到回老家探亲的姐姐。那时的姐姐不过四十多岁,而我也刚二十出头。从那次起,已经记不得有过多少次了,每每相见,姐姐总会叫我上她家去走走,而我却总是一拖再拖。直到03年弟弟告诉我说,姐姐又病了一场,连医生都不敢下药了,我才猛然惊醒,匆匆打点行装去了姐姐家,打那以后,每年我都要去看一回姐姐。
姐姐没有进过学堂,但在她脑海中却留存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往事,每次到姐姐家,我最喜欢的,就是听她闲聊往事。
曾祖父的名声远比哥告诉我的故事所留给我的想象要大的多。姐姐告诉我,早先家里有七块乡人送的匾,最大的一块挂在大门上与门同宽,匾黑底镏金,送匾的人名一共刻了四行,至于是为什么送这块匾就不知道了。姐姐说,那时凡是路过的人都要停下来看上半天。或许正是由于那块匾所带着的传奇和威严,以至后来虽然日本鬼子几次三番把家里抢的一干二静,却始终没敢摘那块匾也没烧咱家的老宅。
抗战期间,爷爷惨死于鬼子的枪下,为了抓捕我父亲,奶奶、小姑和大姑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三人在同一天死于鬼子汉奸的下毒。
鬼子投降前,一直在外的父亲回到村里住了一阵,离家前,他想把姐姐和二姐说给人做童养媳,姐姐和二姐哭闹着死活不肯。大哥在47年参军走后,家里就剩下大娘、姐姐和二姐几个女人,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那时田里的活都是由姐姐操务着。邻居欺负她是个十来岁的半大丫头,把田头做为分界的石块一点点的挪动,姐姐就纳闷地怎么越种越少,直到土改时一丈量,才发现被邻居偷占了许多。
在邻村闹土改斗汉奸的时候,姐姐也去了。为鬼子带路使爷爷遇害的汉奸被带上台的时候,姐姐上了台,一边哭诉一边用柳条抽打汉奸,最后枪毙汉奸分财产的时候,邻村没有嫌姐姐是外村人,也给她分了一床棉被,一个桌子,还有一个瓷盆,那个瓷盆是个古物,后来做了姐姐结婚的嫁妆。
土改的时候,工作组里有一位女同志住在家里,每天晚上空暇时教姐姐识字,一生没读过书的姐姐就是这样识的字,有了一些的文化。
日子的艰难,使得到了办互助组的时候,姐姐第一个报名参加了互助组。从小就挑起家庭生活重担的她,白天干活晚上开会,她的能力得到了村里乡亲的认可,一直到高级社,她都担当着社长和妇女主任的工作。那时她的工分是最高的。
姐姐和姐夫的相识是很偶然的。那一年,在腾冲驻扎的姐夫回家探亲,来我们村看亲戚,偶遇我姐就一见钟情。最后如愿以尝地把我姐给“骗”到了腾冲。当后来弟弟评论说这是我姐夫最得意的一战时,躺在沙发里的姐夫就嘿嘿地笑着。
当姐姐最终要出嫁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起来反对。乡亲们说你要出嫁可以但是必须嫁在本村。乡亲们的阻挠最终还是没有办法留住姐姐,姐夫是当兵的,他驻扎在腾冲,姐姐也就跟到了腾冲。在腾冲,姐姐在军人服务社工作,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带孩子,部队的集合操演她们一样参加,生活相当紧张。
最早见到的姐夫照片都是穿军装的,有穿布军装坐在条凳上,一旁站着个通讯(警卫)员的,也有穿着苏式军装戴着大盖帽的。后来的照片就常是便装,而他们跟前的孩子也一个一个地多了起来。
姐夫后来从腾冲换防到贵州,在怀仁茅台酒厂驻扎过一段时间。文革后期姐姐第一次回老家,她一人带着四个小孩,最小的一个还抱着。也就是在76年那年,还在老家插队的我第一次见到姐姐,那时我在村里教书,姐姐送了我一瓶茅台,那是我第一次喝到茅台。
一晃几十年,谁想到今天却是我来到了腾冲,走在姐姐曾经那样熟悉的这片土地上。你知道吗,姐姐,今夜我在腾冲!
(4)
女儿说,我是越来越像葛优了。于是戴了女儿给买的长檐帽,穿了冲锋衣,感觉也就很有那么点的真帅假呆。
去腾冲是两个人,一起去的是雨菡,因为属于“私奔”,也就没敢声张。原本想结几个伴,但到磨房里转了几天,也没有找到时间路线都合得来的。于是只好两人成行,我领队她收尾,我出纳她会计。为了免遭抱怨,这领队就当得很辛苦,每一步都要考虑到,当家才知柴米贵,于是又很感激丛林那些领队们长年为大家所做的贡献。
腾冲以火山温泉著名,但姐姐却告诉我,去高黎贡山走走吧!尽管高黎贡山是不二的首选,可我没有做领队的魄力,也没有做穿山越岭的打算,于是这回只好先去一般的景点。
火山公园离县城有二十多公里。依了攻略,先打的到了西门车站,然后上了去东固的中巴。车很正规,没有刻意地拉客,跑得还挺快,当地人也都很热心地告诉我们如何去火山公园。在马站下了车,天还早着。转盘的路口已经停着几辆待雇的面包车,知道向东的大路直通火山公园,距离只有一公里,于是两人慢慢地走。临近园门口,忽然看到路南边圈起的古树,近了一看,却是棵流苏。一直只知道发髻有叫流苏的,学位帽上的装饰也叫流苏,不知道竟然有个观赏树种也叫流苏。冬天了,那没戴帽子的流苏和我一样露着秃顶,不知道夏天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美丽?
公园很大,火山很老,老得你根本看不出一点火山的真实面目。其实,我以为奇特的地貌才是这里最大的亮点。脚下的地,覆盖的是曾经的火山熔岩。尽管千万年后的今天已经长起了植被,却依旧让你感到它的离奇与独特。如果要拍摄《侏儸记》一类的片子,我相信只有到这里才能给人以真实感。
园内是直到山脚的长长甬道,一个巨大的圆台建在甬道的尽头,一个热气球正从圆台上缓缓而起。我激动了。乘热气球是我长久的期盼,我看着热气球升空,看着它下降,整个过程只有十分钟,我很失望。问了票价,还要150元。我犹豫了。雨菡说,“我请你吧。”我摇了摇头,“如果它飞到城里转个圈我就乘。”
从电视上我见过柱状节理,也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一种独特结构。火山公园里也有一处柱状节理,但远在12公里外,于是你该知道这火山公园的规模。这12公里,经过后才知道是徒步的绝佳路线。
没有交通车,包车去柱状节理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公园门口旁火山博物馆里的MM很友好地告诉我们,可以包车去柱状节理再去湿地公园然后直接回城,不用走一点冤枉路。
我接受了她的建议。几乎和我们同时进园的,有一对年青,我想和他们拼车,于是问他们去不去柱状节理,那男的说,“去那里是浪费时间,不去!”话是这么说,可见他俩出了门低头就钻进了一辆小车,车子一掉头,就上了去柱状节理的路!
BS,真BS!“你包车就牛?”雨菡想在路口等过路的车,我说,“回到路口找车去!”两人重新向马站下车的路口走去,我边走边审视着路边的每一辆车。一辆停在路北的红色老夏利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对中年人正坐在门口吃饭,见我近了,那男的就起了身问,“坐车吗?”“去柱状节理,”我说,“再到湿地公园,然后回腾冲。”敲定了路线,那男的起身就要和我上路,我知道在景点他要长时间的等我们,于是有些不忍地说,“等你吃饱再走吧。”那中年人却执意要马上出发。于是,仅仅十分钟后,红色的夏利就开始在公园里火山石铺就的道路上猛追那对遭我BS的男女。
柱状节理分布在黑水河两岸的山崖上,河中间专门铺设了一条观景道路,走在上面,两侧都是河水,感觉怪怪的。走到半截,迎面就碰上了遭我BS的那俩,于是我仰头望天,哈哈着与他们擦肩而过,而雨菡则盯着那俩人看,直看得那男孩一脸尴尬。
电视中我看到的柱状节理显现在地面上,很壮观,而这里的柱状节理在垂壁上,拍不到什么好照片,但是河心唯一那家小铺很适合发呆。在铺旁边雨菡看到了走地J,也幸亏小铺里空无一人,否则准不定就在这里吃午餐了。
停车处有两个小地摊,有卖黑水河打到的从没见过的一种小鱼。雨菡想尝鲜,我摇头不同意,结果那做会计只好自掏腰包买了一条烤鱼,在车里边吃边喊好好吃。
(5)
包车司机说热海温泉是腾冲最著名的景点,但我却觉得湿地给人的感觉更为壮观。司机把车停在远离大门的人家门口,说是可以由当地人带进去,每人可以节省十元钱。这种逃票方法就是当地人给你穿个高腰雨靴,然后跟着人家在湿地里叭叽叭叽兜一个圈绕到路上。我犹豫了一下,很快就拒绝了司机的好意。
湿地中间有两座木屋,分别是湿地中游船的两个停靠站,中间有悬空的木道。我们一直走到尽头的木屋,这里离对岸的村子已经很近,一片相对宽阔的水面上浮着一群野鸭。
没有游人,一个船夫很无聊地坐在那里,极力想让我们坐他的船。听到他说出的价格,我就摇着头,在舒适的阳光里坐了,翻出出自高黎贡山的美味松籽,和雨菡两人哔哔剥剥地嗑了起来。一边嗑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船夫聊着天,他说五月的时候这片湿地最漂亮,我点头表示同意,因为我在湿地中的图片中已经看到了;他说那群是真正的野鸭子,我们可以坐船到近处拍照片,我又摇摇头说等我们划近那鸭子早飞了;他说湿地里的鱼有二三十斤重倒让我真的吃惊了。想不到这一汪浅浅的水面下竟然有如此大的鱼!
嗑够了松籽,身上也晒得暖洋洋的,我起了身,那船夫就开始做最后的努力,“便宜点,10块一个人,座船吧?”我照旧摇了摇头,买门票的时候我就知道套买船票是10元,如果船夫厚道点,尽管我是居临大海难为水,也许开始我就坐他的船兜风看野鸭子去了。
出门已经是午后两点多了,看到一旁等着的司机,我有点过意不去,想请他一起在路边吃个午饭,他却执意不肯,说是这里的东西贵,还是回城里的好。一趟车包下来是一百元,他要价的时候我没有还价,回到城里我算了算,路途是四十公里,回到马站还有二十多公里,在这个淡季中的淡季,他可能得放空车了。
我没有打听这司机的名字,他说他那口子是位教师,他应该也算是受了文化的熏陶吧。做人还是厚道好。如果下次我再到马店,我想我还会去包他的车。
城中心一带没有什么豪华的饭庄,多是小吃店和大排档,进了路口东边的一家排档,我忽然就想起攻略上的那道菜“大救驾”,于是随口就点了。
大救驾其实就是炒饵块。关于大救驾的传说是,明末永历皇帝逃亡缅甸时,一路被吴三桂追杀,逃到腾冲,断炊绝粮。当地百姓献上炒饵块,解了他一时之难,永历于是感叹说,救了朕的大驾。“大救驾”因此得名。大救驾是用饵块、鸡蛋、糟辣椒、番茄、白菜心、火腿片等炒成的,端上来的样子看着不错,吃起来感觉却不行,太油腻,那油的味道还怪怪的,远不如早餐小摊上饵丝的美味。因该是吃饭这家店的手艺不行,但往后的几天我们再也没有去尝试“大救驾”了。
来之前我就对发生在腾冲的二战史感兴趣,连惠通桥和松山我都想去看看,但因为带着队,总不好只挑自己喜欢的地方去转,看到今天安排的活动让收尾很满意,现在又吃饱喝足该减负了,而天黑要到七点以后,还有足够的时间,于是我出门拦了一辆的士,理直气壮地重新带着队伍,奔来凤山去了。
(6)
都说去腾冲和顺古镇不能不去,但这次带队的经验是,从前锋到收尾都认为还有一个地方必须去,那就是农贸市场。
腾冲守着著名的高黎贡山,想想那些山货!虽然来的时间是淡季,但市场上的山货却正在旺季。第一次打车路过光华西路那片喧嚷之地,我就记住了这个地方。在去和顺之前,全队一致同意先去农贸市场。
真可惜没有自驾开一辆客货两用车来!
写到这里我很犹豫,我希望把这一节写出来后,腾冲的农贸市场并不会因此挤满商贩和自驾者。但愿下一次再去的时候那里是还是我期望的摸样!
还在路边没进集市,我就想掏钱给人开张了。路边卖的是藤制品和棕皮制品。小时候家里就有藤椅,那是姐姐从腾冲捎来的,很有弹性,坐上去嘎吱嘎吱地摇着,心升一种惬意,时间长了,白色的藤条便成了油亮的棕褐色,破了坏了,就有专门的匠人修补。腾冲的腾制品和棕制品琳琅满目,可我知道雨菡的毛病,倘若让她当了出纳,保不准带两把棕笤帚(编得确实是好)扛一麻袋蔬菜就回去了。于是我边看边指出问题所在:藤制品要在气候适宜的地方使用,否则很容易干裂断条;棕制品虽然很耐用,但太重了,邮寄费用不划算。总之,是一样没买。
进了集市,一面对稀罕的山货,心就开始往出蹦,雨菡立刻就要买,我说你怎么带,她说可以扛回去。我笑了笑,制止了她。匆匆转了一下,我说去邮局,从邮局回来后再买。从地图上看,城中心百货公司那路口就有一家邮局,但去了一看,正在换装移动门面,邮局搬到南边那条路上了。进了邮局,我探头向里一望,满心欢喜:小小县城的邮局,大大小小的包装箱都有,墙上还挂着几块先进集体的铜匾。太好了,我无忧也!
五分钟后重回集市,第一眼就看到成麻袋上好的南瓜籽,嫌它价值较低,先放过去;再一眼看到□□,一问,上好的才10元一斤,差点没把自己的耳朵揪下来检查一遍。□□是生的,卖货的老大娘说就这么吃,香得很。一尝,清香无比,自此发誓再不买炒熟的吃,那□□是高黎贡山的上品,立刻成交。
紧接着看到□□□□,亲切啊!自打从下放的山区回来,就再也没见到这东西了,一问,才要28元一斤,我说25吧,我全要了。卖货的老大娘将那一大袋□□□□吊起来一称,还不够百元之数,干货,干货啊!那大娘不急不忙,从身边又解开一袋,立刻香味扑鼻。雨菡见我钱袋大开,跟着也买了一袋。
提着大包山货,心里开始自我BS,我为什么要砍那3元的价?采摘晒干一斤□□□□谈何容易,人工广为种植的尚且要40-50元一斤,□□□□是你提着钱袋走遍任何一个商场都买不到的。惭愧。
紧接着又见到白果。银杏林也是腾冲的景观之一,因此也出白果。白果虽然营养丰富,香甜细软,但有小毒,多食会令人腹胀。白果亦是一味中药,有润肺平喘、行血利尿的功效,用来主治结核、哮喘等病症。见到的白果有两种,大而白的只要8元,而小的略带青黄的却要10元,一打听,原来后者是野生山里长的,口味绵软而细腻。雨菡喜欢白果,立刻拣好的要了十斤。
两手提满袋子,重新回到邮局,把包裹发了出去。一天后从和顺回到腾冲,感觉还是缺了点什么,一说,原来两人都觉得山货买得还不够,于是再次回到农贸市场,再次买了两大袋的□□和□□□□外加核桃,再次到邮局往寄出了第二个包裹。不过下午集市上的山货不如早晨的成色好,虽然山民背出来的山货可能因天晚急于脱手而便宜一些,但若要买山货,还是应该尽量在早上去。
当我把作业写到这里的时候,想想那些山货根本不够四下里分的,感慨一声,一掌拍开一颗核桃,又抓出一把□□,边爽歪歪地吃着边想,下次目光要大,步子要大,至少要带三条麻袋去,如果有条件,就直接开着柴哈去。
(7)
自打从火山公园包车尝到了大把节约时间的甜头,此后作为领队我一改以往作风,出门不包车就打的,不打的就包车,而雨菡金霸王的能耐再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到和顺乡不过两三公里,可我并不想背个包到腾越古镇路口去等2元一位的过路车。更不想做什么徒步。打的一路飞驰过去,几分钟就到,多爽!
门票要得有点贵,80元一位。现在这类相对名副其实的古镇不好找,转下来了以后想想,还是物有所值。
和顺乡建在山坡上,地势从村口开始一路向上。主要景点如图书馆、抗战博物馆、文昌宫等呈半环型分布在村头,村中心的十字街在半坡上,水上餐厅、李家与刘家宗祠、回龙阁、艾斯奇故居等比较有看头的景点在村左手侧,中天寺则在村的右手侧。
到和顺乡的时候是半上午,我问是否直接打电话给网上推荐的“裕欣民居,”雨菡说我们自己找吧。于是扛着包上坡接下坡绕了一个大圈,在十字街的集市又流连了半天,顺路参观了耀庭博物馆。这是一家私人博物馆,主人喜爱收藏,邮票也是他的收藏品之一,雨菡碰到了知音,连忙向他打听腾冲和昆明集邮市场的信息。后来回到昆明,他依言在吴井路的集邮市场淘到了一张一直短缺的邮票。
裕欣民居的女老板名不虚传,热心厚道,让人一见就喜欢。没有任何犹豫,我们在这里卸了包,轻装开始在和顺晃荡。
刘家祠堂里,件件古物讲述着一个家族的变迁,李家宗祠里,旧墙上泛黄的照片,显现着昔日和顺最后的影象。十年百年千年,人来人往,沧海桑田。我们能为自己留住什么?历史能为今天留住什么?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切如烟。
向着艾斯齐故居的方向走去,今天尚存的生命将景色装点地越发秀美。很难想象在一个普通的古镇,竟有如此众多的雅致之处。牌坊、宗祠、古庙,翠竹、请泉、幽兰,我陶醉在一路的暗香里,沉迷在百年的史迹中。累了饿了的时候,恰来到水上餐厅,背靠椅,清瓷茶;绿的菜肴,鲜的塘鱼。不经意的悠闲里,掠过时光无情的身影。
闻过回龙阁的兰香,赏过龙塘中的倒影,在艾斯奇的故居里,寻找到平静心灵的幽静。无意于原先主人的身世,却惊于一方花草营造的格调,雷倒于雕梁古宅展露的典雅。雨菡硬是地不肯走了,东也拍照,西也留影。生活里美好的瞬间,就定格在这里。
    一路地走,不停地走,直到太阳在天顶大大地划过一个半圆。
等从中天寺下来,已经到了晚饭的时间,两人回到了乡中心那家有点摸样的新月楼。一个老外带着个中国女人正在用餐,那个中国女人一直在嘀嘀咕咕地说着。他们的面前放着一盆土鸡,香味扑鼻。
老外吃土鸡,我也要吃土鸡,几乎在第一眼有有了这个想法。问了老板,一斤16元,一只大约4斤,需要一个小时才能上桌。于是乘着天还没黑,又到司马第和当年攻打腾冲时国军第189师的驻地去转了一下。老旧的司马第里住了四个游客,大概也是有历史情结的。其中的两个早先已经喝醉了,厅里的那个怎么也叫不出他们来吃晚饭,于是就不断地诈唬道“地震咯,地震咯!”
光线已经不足,拍不出什么照片,于是拐回新月楼等着,那个老外和他的同伴依旧在那里嘀咕着。土鸡上来了,老大的一盆。雨菡有点担心,我笑着说,鬼子能吃完我也能吃完!喝到第五碗汤的时候,棒子的短信来了,叨叨地问我到了什么地方,我说正忙着和鬼子比赛喝鸡汤,顾不上和他闲侃,他就很郁闷,来信说我跑到和顺吃土鸡太没文化。我说你自个得瑟吧,我正忙着汲取文化呢!
从新月楼出来,天色已经晚了,星光和来凤上顶文笔塔上的灯光相辉映着。走在夜的和顺乡里。我忽然地就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那首诗,《姐姐,今夜我只想你》。诗的意境撞到了内心深处,激起了刚汲取的腾冲文化的映射。我想起了曾经在腾冲久住过的姐姐一家。“我作业的题目已经有了,”我对雨菡说,“就叫‘姐姐,今夜我在腾冲’。”雨菡有些吃惊地望着我,她怎么也没想到我给棒子的短信这么快就得到了证实。
我拨通了姐姐的电话,告诉她,明天我就要离开腾冲。但我还要再次来腾冲。我告诉她,说我年后要去看她,想听姐夫说当年腾冲的故事。
姐夫接过了电话,告诉我说,你来吧,我好好地给你讲过去的事。
于是在腾冲那个孕育文化的夜,我心想着姐姐,想着即将下笔的文字,开始盼望年后的第一个假期。
——————
后记
当这篇作业写到一半的时候,弟弟来电话告诉我,说姐姐又摔伤住院了。我立刻打电话过去,姐姐接了电话,说是骨裂,乐呵呵地说没有关系,每天有孩子们照顾着,过两个月就好了。
姐姐已经是几次摔伤了,终是让人担心着。姐姐,多保重。2008年1月3日——1月10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0 19:42:31编辑过]


作者: 楚楚    时间: 2008-12-31 04:04:16

沙发呢,等待序幕拉开。。。
作者: 孤岛    时间: 2008-12-31 17:09:39

快点贴那!腾冲,好像是中国抗日远程军在那浴血奋战了一次!
作者: 靜夢幽韻    时间: 2008-12-31 23:49:27

偶耐心地等.......
作者: 雷暴    时间: 2009-1-1 00:26:55

腾冲,一个赌玉的地方。
作者: 蓝六    时间: 2009-1-1 18:06:39

等哈----!!!
多准备几个巴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 10:08:13编辑过]


作者: 山竹    时间: 2009-1-4 18:23:15

唉,那又俺想去的地方,没钱没时间哦!GG,今夜你又到哪里得瑟?还不赶紧继续贴完!08等到09了哈!
作者: 桑烟    时间: 2009-1-4 20:02:36

山竹MM,瞧你急的,人家还没回来就叫交作业!
作者: 能量棒    时间: 2009-1-6 01:19:13

保山、腾冲、瑞丽去年因假期被压缩一周没有去成,正好看帽子的游记过过瘾。
作者: 保温瓶    时间: 2009-1-6 03:15:18

1) 腾冲城区图(清晰大图)
2) 腾冲县旅游地图(清晰大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 19:52:39编辑过]


作者: 桑珠小莉    时间: 2009-1-6 19:25:08

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去趟德令哈,将记忆还给记忆。
作者: 桑烟    时间: 2009-1-7 17:23:23

俺属于没心没肺的人,不喜沉重,之前出行更偏重的是纯自然风光,对人文和历史兴趣不大,看来以后要多向破帽学习,做个文化人。
作者: 桑烟    时间: 2009-1-7 17:31:58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
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
德令哈
......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作者: 保温瓶    时间: 2009-1-7 21:50:26

是一首很有灵感的好诗-------除了自相矛盾的最后一句以外。
作者: 山竹    时间: 2009-1-7 22:22:40

以下是引用保温瓶在2009-1-7 13:50:26的发言:
是一首很有灵感的好诗-------除了自相矛盾的最后一句以外。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俺思来想去,也许人不是人呢?!有点难度!嘿嘿,还是把文化还给文化人吧。
海子,俺喜欢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7 14:29:09编辑过]


作者: 靜夢幽韻    时间: 2009-1-8 01:10:41

以下是引用保温瓶在2008-12-30 18:32:53的发言:
姐姐,今夜我在腾冲
“腾冲没有什么好玩的,”电话中姐姐想了想,告诉我说。
可我依旧来到了腾冲。
也许命运早就暗示了什么,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腾冲。知道腾冲,是因为姐姐。
姐夫家和我家是同一县上的。姐夫早年给地主放羊,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入伍。入伍的第一战淮海战役,就极其惨烈,他们一个连二百多人,一个冲锋下来后只剩下六人。经过多年征战,带着一身伤痕,姐夫随他所在的十四军一路打到腾冲。
姐夫他们的部队随后驻扎在腾冲,姐姐和姐夫结婚后也随军到了腾冲。
于是,腾冲留下了姐姐他们一家几十年生活的印记与足迹;于是,在我童孩的生活里,就有了这样的记忆:父亲从姐夫的来信中,抽出一张来自远方的照片,照片被一家人细细地传看后,夹入影集中。那一张张的照片就成了姐姐一家在腾冲几十年生活的缩影,照片上反复出现的“××年摄于腾冲”也让我在学龄前就知道了腾冲。
在贡献了九天假期后,08年只剩下最后三天。08年的梦想是云南,但哈巴雪山留下的是遗憾,于是当我决定08年最后三天要出走一趟后,目光自然就盯住了云南。几乎没什么悬念地,我在腾冲和雨崩之间选择了腾冲,或许潜意识中为的是看看中国军队在二战中血战收复的第一座城池,看看姐姐一家参与戍边几十年的极边第一城。
(1)
匆匆搜索了一些攻略,匆匆地上了路。飞机在上午准点到达昆明,从机场坐52路公交车到了春城路。扛着包连问了几个人,才确定了南窑车站的位置。出发前,我曾查遍昆明地图,在一堆车站中,惟独没有找到这个“著名”的车站,它其实就是火车南站旁的昆明长途汽车客运站。只因为火车南站一带原来的地名叫“南窑”而得此名。为了节约一天的时间,我决定坐晚上的卧铺车。
这些卧铺车没有点,六点半的车到了七点一刻才发车。好在前人的攻略中已有提及,再加上到早了也没有去处,因此见怪不怪。
车子早早地就停在了车站,这是腾冲运输公司的车辆,车里带着浓重的异味。车上没有什么游客,几乎都是当地人。一个带小孩的妇女买到的是上铺,她向一个下铺的小伙子央求到:我票买得晚了,能否跟你换一下铺位?小伙子略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看着那妇女连声道谢,我一直戒备着的心理忽然就放松了。虽然这些本地人没有光鲜的衣着和外表,但却心地厚道为人朴实。
车在夜色中离开了昆明。卧铺车和高快客车都走高速,票价和所用的时间也都差不多。夜里两点多的时候,车停在了保山附近。司机在不断地打着电话,最后他把大家喊起来,籍口车子坏了,将一车三十人当成“猪仔”分卖到两辆后来的车上。这是整个行程中唯一给我不爽印象的事件。
车外下着小雨,气温很低。满载旅客的车子一路走走停停。直到回程我才知道,沿路有许多的检查站,司机必须不断地下车去办理通关手续;也是直到回程我才知道,从保山到腾冲,为了穿越高黎贡山,有两个分别长22公里和18公里的连续上坡。
清晨六点一刻,整整十一个小时后,汽车到达了位于腾冲南端的旅游客车站。天还完全黑着,这里天亮要到八点钟。旅客们都躺着不动,司机也不着急,一刻钟后才开始催促大家下车。背了包,立起冲锋衣的衣领,吸着清凉的空气,慢慢地出了车站,上了的士。开车的是个妇女,告她去腾冲宾馆,她说那宾馆关门了,于是让她开到县城的中心。城里的道路都是斜向的,或东南,或西北,中心的标志是百货大楼,在一个狭小的十字路口,西南——东北向的主干道是凤山路,昏暗的路灯高高地悬着。一个早起的清洁工人,在路灯下扫着马路,路边的人家门口,摆放着一个个装着垃圾的塑料袋,让来自大城市的“文明”人看了汗颜。
在黑暗中,信步沿东南向的盈江东路走去。穿过一座牌坊,走过一家家隐约中的店面,寂静的四周,只有脚步拖踏在路面上的声响。当身影完全陷入黑暗的时候,折返回来,接着向东北的凤山北路逶迤而去。一辆早出的的士颠簸着驶过,带过一阵沉闷的轰响。在那一阵,我很确定,这些恍若熟悉的老城中的道路,是姐姐曾经千百次走过的。
一块宾馆的招牌出现在眼前,铁门紧闭着。随意按了门铃,很快就听到开门的声响。一个睡眼朦胧的中年人将我接了进去。旅游淡季中的淡季,五十元的标间,24小时热水供应。房间的窗户大开着,探出头向东面望望,七点过的天际,只有淡淡的一丝鱼肚白。
翻了翻攻略,盘算了一下行程,在天大亮的时候,重新回到了街上。向左拐向光华西路,走前几步有家早开门的小吃铺,里面已经有了两个客人。饵丝是这一带的名吃,两块半一碗,看着女店员将饵丝在似乎没烧开的水里氽了一下就起锅,我带着犹豫挑起一撮尝了尝。味道真好!劲道得很。再喝口汤,满嘴飘香,感觉是走地猪骨熬成的。我一边使劲扒拉着饵丝,一边拿起了电话。电话通了,我含糊不清地开口说道:“姐姐,我正在腾冲吃着饵丝!”
(2)
以一个县城的规模来说,腾冲值得走走的地方不少。东面高黎贡山从北到南横贯而过,山货琳琅满目品质一流;西北与缅甸接壤,从县城到边境不过六十公里,进来的玉器充斥市面;南边接着瑞丽,既有风情更有风景。
不能不提的是腾冲的历史和文化。离我们最近的历史,自然就是二战中惨烈的滇西之战,腾冲就是其最壮烈的战场。当42年5月日军抵近腾冲的时候,当时的县长邱天培弃民于不顾,乘夜而逃(在滇西抗战博物馆,我偶然地听到讲解员提到,这个县长就是我国乒坛某宿将的父亲。感慨啊!)。区区292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腾冲。临危受命的后任县长张问德老人却是极有骨气的,以《答田岛书》而闻名。44年7月,国军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开始进攻腾冲。腾冲鬼子守敌56师团148联队是矿工出身,把整个腾冲修成了一座坚实的堡垒。先是城西的来凤山争夺。来凤山地势高不过二百米,国军连日猛攻不下,最后在几十架美机的掩护下,以营、团发起密集冲锋,血战三日拿下山头。就在来凤山顶,我遇见了一个老者,他指着和顺方向说,国军就是从那个方向发起进攻的,当时鬼子在山顶安有大炮,而国军的炮阵地在和顺西面的山上。国军白天冲锋占领部分阵地,鬼子就在夜里反扑,国军伤亡惨重。来凤山一战,600鬼子被歼,仅有十余鬼子逃进城里。
在来凤山腰,我看见森林管理处的员工爬在高高的冬青木上采摘树种,从她们那里我知道,来凤山攻克后山上仅存树木三棵,这三棵树目前还在。眼前的树木全部都是后来人工种植的,树龄最长的不过35年。也就是从那一刻,我相信我还会再来腾冲,即便只为了看一看那三棵老树。
拿下来凤山后国军开始攻城。老者告诉我,当时的城墙是用大条石砌成的,城高两丈五,厚一丈八,坚固异常。国军经42天浴血奋战,以巨大伤亡为代价夺下城池,3000余敌悉数被歼,而腾冲城也成为一片焦土。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在抗日的中国战场上,全歼鬼子的最大作战单位是联队(相当与团),我想,应该就是腾冲之战吧!
著名的国殇墓园就在来凤山脚,几乎所有的攻略中都提到过它。来到腾冲,你不能不去那里。在那里,你读到的是真实的抗战正面战场驱除倭寇的战史。
攻城血战中阵亡的三千多国军安息在这里。墓园是宁静的。忠烈祠用它的无声之言向每一个走近的人讲述着那段历史。在墓地高处的墓碑旁,我看见两个老者无声地徘徊在那里,满头的白发是一种见证。我没有走上前去,我没有询问他们是否曾亲历那段历史,我只是默然地立在一旁,注视着阳光下那曾经不屈地挺起整个民族兴亡的脊背。
与墓地一墙之隔,我看见另一片墓地,规格显然比简陋的国殇墓地要高。没有人提到过那片墓地,但我第一眼就已经猜想到了。问了园里的工匠,果然是解放战争阵亡将士的墓地。地图上没有标明那块墓地,我也没有去那片墓地。我相信在这里,那些为民族牺牲的英烈,那场惨烈与无畏的牺牲已经深深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在战事激烈的时候,腾冲的百姓跟随着军队,为他们提供支援,为他们助威呐喊。在和顺乡,就有一个滇缅抗战博物馆,馆藏全部来自民间。它的视野突破了腾冲而扩展到二战期间整个滇缅地区,涉及到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也涉及到陈纳德的飞虎队。日寇的惨无人道,中国军民的同仇敌忾,国际盟军的支援,聚集地体现在那里。
离开墓园的那一刻,我很想知道,59年前进驻腾冲的姐夫,他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满布弹痕的城池;当他们面对国殇墓园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想?他们是否正确地对待了这段历史?我握着手机犹豫着,我深知姐夫是一个忠诚的军人,但我还是向他了解了一些东西。
解放战争时,云南是全省起义的。姐夫所在的14军41师在50年进驻腾冲,那时有少数国军不服,他们加入土匪在滇缅边界与解放军对峙。当时姐夫的部队就驻扎在国殇墓园旁叠水河对岸的山坡上,城里到处残恒断瓦,房屋都是茅草屋,直到他们离开前,城里才新盖了百货大楼和电影院……。当我说我还要再去腾冲的时候,姐夫说,你来吧,我好好地给你讲过去的事。
我开始盼望年后的第一个假期。
(3)
提起姐姐,话还得说回到七十年代,那时我还在老家插队,第一次见到回老家探亲的姐姐。那时的姐姐不过四十多岁,而我也刚二十出头。从那次起,已经记不得有过多少次了,每每相见,姐姐总会叫我上她家去走走,而我却总是一拖再拖。直到03年弟弟告诉我说,姐姐又病了一场,连医生都不敢下药了,我才猛然惊醒,匆匆打点行装去了姐姐家,打那以后,每年我都要去看一回姐姐。
姐姐没有进过学堂,但在她脑海中却留存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往事,每次到姐姐家,我最喜欢的,就是听她闲聊往事。
曾祖父的名声远比哥告诉我的故事所留给我的想象要大的多。姐姐告诉我,早先家里有七块乡人送的匾,最大的一块挂在大门上与门同宽,匾黑底镏金,送匾的人名一共刻了四行,至于是为什么送这块匾就不知道了。姐姐说,那时凡是路过的人都要停下来看上半天。或许正是由于那块匾所带着的传奇和威严,以至后来虽然日本鬼子几次三番把家里抢的一干二静,却始终没敢摘那块匾也没烧咱家的老宅。
抗战期间,爷爷惨死于鬼子的枪下,为了抓捕我父亲,奶奶、小姑和大姑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三人在同一天死于鬼子汉奸的下毒。
鬼子投降前,一直在外的父亲回到村里住了一阵,离家前,他想把姐姐和二姐说给人做童养媳,姐姐和二姐哭闹着死活不肯。大哥在47年参军走后,家里就剩下大娘、姐姐和二姐几个女人,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那时田里的活都是由姐姐操务着。邻居欺负她是个十来岁的半大丫头,把田头做为分界的石块一点点的挪动,姐姐就纳闷地怎么越种越少,直到土改时一丈量,才发现被邻居偷占了许多。
在邻村闹土改斗汉奸的时候,姐姐也去了。为鬼子带路使爷爷遇害的汉奸被带上台的时候,姐姐上了台,一边哭诉一边用柳条抽打汉奸,最后枪毙汉奸分财产的时候,邻村没有嫌姐姐是外村人,也给她分了一床棉被,一个桌子,还有一个瓷盆,那个瓷盆是个古物,后来做了姐姐结婚的嫁妆。
土改的时候,工作组里有一位女同志住在家里,每天晚上空暇时教姐姐识字,一生没读过书的姐姐就是这样识的字,有了一些的文化。
日子的艰难,使得到了办互助组的时候,姐姐第一个报名参加了互助组。从小就挑起家庭生活重担的她,白天干活晚上开会,她的能力得到了村里乡亲的认可,一直到高级社,她都担当着社长和妇女主任的工作。那时她的工分是最高的。
姐姐和姐夫的相识是很偶然的。那一年,在腾冲驻扎的姐夫回家探亲,来我们村看亲戚,偶遇我姐就一见钟情。最后如愿以尝地把我姐给“骗”到了腾冲。当后来弟弟评论说这是我姐夫最得意的一战时,躺在沙发里的姐夫就嘿嘿地笑着。
当姐姐最终要出嫁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起来反对。乡亲们说你要出嫁可以但是必须嫁在本村。乡亲们的阻挠最终还是没有办法留住姐姐,姐夫是当兵的,他驻扎在腾冲,姐姐也就跟到了腾冲。
最早见到的姐夫照片都是穿军装的,有穿布军装坐在条凳上,一旁站着个通讯(警卫)员的,也有穿着苏式军装戴着大盖帽的。
在腾冲,姐姐在军人服务社工作,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带孩子,部队的集合操演她们一样参加,生活相当紧张。姐夫后来从腾冲换防到贵州,在怀仁茅台酒厂驻扎过一段时间。文革后期姐姐第一次回老家。带着四个小孩,最小的一个还抱着。也就是在76年那年,还在老家插队的我第一次见到姐姐,那时我在村里教书,姐姐送了我一瓶茅台,那是我第一次喝到茅台。
一晃几十年,谁想到今天却是我来到了腾冲,走在姐姐曾经那样熟悉的这片土地上。你知道吗,姐姐,今夜我在腾冲!

作者: a-b-c-d    时间: 2009-1-8 21:21:47


著名的国殇墓园就在来凤山脚,几乎所有的攻略中都提到过它。来到腾冲,你不能不去那里。在那里,你读到的是真实的抗战正面战场驱除倭寇的战史。
攻城血战中阵亡的三千多国军安息在这里。墓园是宁静的。忠烈祠用它的无声之言向每一个走近的人讲述着那段历史。在墓地高处的墓碑旁,我看见两个老者无声地徘徊在那里,满头的白发是一种见证。我没有走上前去,我没有询问他们是否曾亲历那段历史,我只是默然地立在一旁,注视着阳光下那曾经不屈地挺起整个民族兴亡的脊背。
与墓地一墙之隔,我看见另一片墓地,规格显然比简陋的国殇墓地要高。没有人提到过那片墓地,但我第一眼就已经猜想到了。问了园里的工匠,果然是解放战争阵亡将士的墓地。地图上没有标明那块墓地,我也没有去那片墓地。我相信在这里,那些为民族牺牲的英烈,那场惨烈与无畏的牺牲已经深深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在战事激烈的时候,腾冲的百姓跟随着军队,为他们提供支援,为他们助威呐喊。在和顺乡,就有一个滇缅抗战博物馆,馆藏全部来自民间。它的视野突破了腾冲而扩展到二战期间整个滇缅地区,涉及到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也涉及到陈纳德的飞虎队。日寇的惨无人道,中国军民的同仇敌忾,国际盟军的支援,聚集地体现在那里。
离开墓园的那一刻,我很想知道,59年前进驻腾冲的姐夫,他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满布弹痕的城池;当他们面对国殇墓园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想?他们是否正确地对待了这段历史?我握着手机犹豫着,我深知姐夫是一个忠诚的军人,但我还是向他了解了一些东西。
看了,向那些抗日保家卫国的国军致敬!文章写得太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8 13:22:56编辑过]


作者: 卡尔    时间: 2009-1-8 22:13:47

受不了,一男一女私奔还设领队和收尾,还设出纳和会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8 14:18:23编辑过]


作者: 楚楚    时间: 2009-1-9 06:04:33

俺对农贸市场超感兴趣,让俺坐在沙发的上,看到完美的落幕!
作者: 鬼马    时间: 2009-1-9 18:17:04

出去旅行,俺对集市最有兴趣了,瞅人瞅货,个个活色生香
作者: 孤岛    时间: 2009-1-9 18:27:59

以下是引用保温瓶在2008-12-30 18:32:53的发言:
再一眼看到□□,一问,上好的才10元一斤
紧接着看到□□□□,亲切啊!自打从下放的山区回来,就再也没见到这东西了
破帽子啊,明天不带些□□□□和□□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10:28:37编辑过]


作者: 桑烟    时间: 2009-1-9 19:21:38

破帽子:如果没有留好吃的单独给俺,我想不但你良心过不去,而且你也知道会有啥样的结果,横横,
作者: 光远    时间: 2009-1-9 21:22:24

哆嗦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看到姐姐的出现,难道只是一种抒怀?
作者: 孤岛    时间: 2009-1-9 22:49:04

以下是引用光远在2009-1-9 13:22:24的发言:
哆嗦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看到姐姐的出现,难道只是一种抒怀?
那是破帽子借姐姐的名私奔来着
作者: 能量棒    时间: 2009-1-11 16:43:52

帽子的姐姐在遵义。
作者: 桑烟    时间: 2009-1-12 18:39:39

继续BS!    看了半天,俺给你推荐的吊锅饭也没见吃.松子太少了,还有其他的没?雨涵是否贡献点?
作者: 桑珠小莉    时间: 2009-1-12 18:54:49

问候姐姐,愿她吉祥~




欢迎光临 丛林穿行者 (http://118.178.234.203/) Powered by Discuz! X2